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 > 正文

今日快讯:三个“囤货人”的故事

  • 2023-01-14 09:01:21 来源:澎湃新闻

一个月前,北京女孩朱丽经历了一场“求药风波”,最终靠不熟悉的邻居一瓶开了封的“美林”度过难关。这让坚持多年“断舍离”的她重新走上了囤货之路。

过去她坚持只买必需品,最近她发现,“安全感也是必需品之一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2022年12月新冠感染潮来袭,每个人成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退烧药、感冒药、抗原试剂、N95口罩都成了“紧俏货”。

“以前看老一辈人囤货很不理解,慢慢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。不囤没有安全感,看来我也要这样囤一辈子了。”“北漂”老胡是个“资深”囤货人,从口罩、药品到抗原,再到最新、最热的“单品”黄桃罐头、电解质水,都整齐地码放在他家的储物架上。

老胡告诉澎湃新闻,上个月他和家人囤了1000支抗原、足量的感冒药和新冠药,冲上热搜的罐头也囤了大约500个。

尽管有人质疑是否有必要如此囤货,但老胡觉得,这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。一次多囤一点东西可以避免出门造成交叉感染,关键时刻还可以自救或救人,“囤货就像买保险,不想浪费,但又不希望用得上。”

享受物资充盈的安全感

“本来去年4月份我都囤伤了,已经打算收手了。结果年底抢药囤药又刹不住了。”家住北京的小鹿告诉记者,上个月她又“补货”了500多个口罩和10盒抗原试剂,家里囤的各种药品可以无限供应给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微信群里的所有成员。

小鹿向记者透露,“妈妈群”是她囤药的主要渠道。妈妈们的忧患意识往往都很超前,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她们群策群力,找团购、拉资源,最后大家互相分享。当时有相当一部分药品、口罩、抗原是通过海外团购接龙获得。

去年4月,小鹿在朋友圈刷到疫情形势严峻的消息,她火速下单了两个最大规格的立式冰箱,“当时也顾不上美观,两台冰箱长得不一样也忍了,能快点到货就行。”

把冰箱塞满后,小鹿没闲着,又购买了香葱、番茄、黄瓜等各种蔬菜种子,并把阳台打造成了小菜园,甚至还在郊区“囤”了一块地。

“正好当时我们一个邻居说在房山有一片地,我在业主群里看到后就决定联系他承包一块。”小鹿告诉澎湃新闻,去年经验不足不会施肥、翻土,但还是很有收获,今年应该可以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了。

去年12月,很多城市迎来一波疫情冲击,小鹿的父亲也成为“中招”的人。

复盘那几日的行程,他只去了一趟菜市场。第二天,平日胃口极好的他突然没了食欲,抗原显示阳。

“老人有基础病,开始我们还挺担心,还好几天前我就囤了足量的中药、连花清瘟还有退烧药,可以稍稍安心一点。”根据以往经验,小鹿预判会出现一个购药高峰,所以在“新十条”出炉当晚她又补了一批药品、抗原和口罩,同时还下单了多台紫外线灯和血氧仪,分别寄到了自己家和父母家。

去年12月16日,出现症状5天后,父亲抗原转阴,小鹿也松了一口气。后来,她几乎每天都会在多个群里看到有人在求药、求抗原,小鹿感到自己的未雨绸缪是对的。

尽管大量囤货偶尔会给她造成一些困扰,比如经常发现东西买重了;她也会一边处理过期食物,一边下决心不再囤货,但很快便会打消这个念头。小鹿告诉澎湃新闻,她很享受囤货的过程,也很享受物资充盈带来的安全感。

过去的一个月里,身边朋友陆续“阳了”,小鹿会把自己的囤货闪送给缺药的朋友以解燃眉之急。这也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成就感。

囤货就像买保险

和小鹿一样,老胡一家也是资深“囤货人”。他告诉澎湃新闻,在他家,抗原、口罩都是最常规的囤货,“都是千个起步”。

去年底,防疫政策调整,老胡一家又从多个渠道收集了足量的感冒药和退烧药,准备直面病毒。

“很多人都只盯着线上,其实线下是个很好的渠道,我有十盒退烧药就是在线下药店买到的。”老胡的妻子陈晨说,当时她看很多平台的感冒药都停止发货了,便全副武装去了家附近的几家药店碰碰运气。当天一无所获,她加了店员微信后便离开了。幸运的是,第二天一开门,就有人通知她到货了。拿到药后,陈晨叫了四个闪送,发给了需要的亲朋好友。

为了减少外出与人接触,老胡家还囤了大量的罐头。其中包括四大桶保质期25年的应急储备食物,都是冻干处理,体积小、重量轻。不过前几天看了测评,味道似乎不太好。老胡介绍,他家买的是120份一桶的主食桶,每天吃两份可以扛两个月。

去年年底,老胡出差,计划历时1个半月,途经5个国家和地区。出发前他担心会被感染,拉了半个大号行李箱的抗原,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认真做Excel表格记录身体状况。

“我是从北京先到厦门,再飞往第一站美国。出发时带了成箱的药品,但怕带太多过境有麻烦,就拿出了一部分留给了住在厦门的妹妹。没想到没过多久,那些药都派上了用场。”在北京疫情高峰前,老胡还找到渠道囤了一些新冠药,让妻子寄给了在外地的80岁老父亲。

老胡认为,囤货这个事情很微妙,肯定有很多东西很久都用不上,甚至直接过期扔掉,谁都不想浪费,但其实又不希望用得上,这跟买保险差不多。

从“断舍离”到囤货

和小鹿、老胡不同,北京女孩朱丽是个在上个月刚入门的囤货“小白”。

大概10年前,朱丽买了本当时风靡的畅销书——《断舍离》。她幻想自己可以过上精简生活,舍弃一切不是刚需的物品,最重要是脱离对物的执念。

受书的启发,朱丽迅速处理掉了一年以上没有穿过的衣服,塞进抽屉后便永不见天日的化妆品小样。有一段时间,她还践行“每日一扔”,看着家变得越来越“干净”,觉得挺上瘾。

那几年里,朱丽还崇尚日式极简风,空旷让她心情平静。

“我们家生活一直都还挺正常,对疫情算是比较平常心了,也没有囤货习惯,一直都是缺什么买什么。”朱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当初她给自己定下“只满足当下需求”的原则,却被疯狂“打脸”。她家原本有间小客卧,现在已经“沦为”了储物间,里面收纳着大量的口罩、药物、抗原、辅食罐头等。

去年底,朱丽听朋友劝告,想起给孩子备些美林和开喉剑。当她发现平时半小时就送达的药品最快也需要2至4天才能发货,就有点坐不住了。而当熬到第4天还不见发货信息后,朱丽开始疯狂联系客服,但消息始终显示“未读”。

随着家里有人开始出现症状,朱丽更慌了:“不知道小孩什么时候就会感染,也不知道家里的药能不能撑住,像是和时间赛跑。”

焦急时刻朱丽在小区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:“我家有一瓶刚打开的美林,用了一次,已经消毒,家人已阳康。如果实在买不到的朋友可以来大堂自取。”她戴着一次性手套去取那瓶开了封的美林,心情很是复杂。

朱丽说,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她对物品消耗速度有清晰的概念,加上物流方便,过去她并没有觉得有囤货的必要。但这一次,她发现有些东西自己并未考虑进去。

“原来安全感也是必需品。”随着后来商铺、物流恢复,朱丽在几天里收到了三十多个包裹,她这才意识到那些日子里她“怒买”了多少东西。

一个月内,朱丽家空置的小客卧就被塞成了储物间,尽管里面有不少东西已经派不上用场,比如成盒的抗原试剂。

前几日,她又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的传闻。尽管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比较轻微,一般在短期内便可自行缓解。但这一次,朱丽早早便囤好了10盒蒙脱石散,“真是不想再那么狼狈了”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。)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今日快讯:三个“囤货人”的故事

一个月前,北京女孩朱丽经历了一场“求药风波”,最终靠不熟悉的邻居一瓶开了封的“美林”度过难关。这...

环球热资讯!仲音:更好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

原标题:更好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阿兹夫定片、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,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;成立重症专...

迎小年:糖瓜祭灶神,归家盼团圆

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“二十三,祭灶王”,1月14日,腊月二十三,是北方小年;腊月二十四,则是南方小年。...

今日快讯:2022,外贸不错,2023,又将如何?

1月13日,海关总署发布2022年我国外贸“成绩单”,我国外贸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,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...

每日消息!警惕冰面上的隐患!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

冬季气温寒冷,不少人动了“上冰”的心思,然而由于气温波动和冰面厚度不均等情况,在冰面上长时间停留...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经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公司